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/秋沙

 

在你的印象里,父母那一辈人平时如何上网消遣?听到这个问题,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比较单一,不也就是刷刷朋友圈,转个心灵鸡汤、养生秘笈?

《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》针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做了个调查,结果显示中老年的网络生活比许多人想象的更丰富。

现在父母成为互联网的重度用户,别小看中老年人的潜力,记不记得前段时间阿里高薪招聘60岁以上员工的新闻?我们可以将这看做一个信号,咱们爹妈那一辈人的消费潜力大着呢!

随着中老年人成为互联网最大的“待开发群体”,不仅腾讯和阿里这样的巨头在争夺咱爸妈的市场,骗子也瞄准了这块肥肉。

 

《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》显示,67.3%的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被骗过。当中老年人受骗时,他们较少寻求帮助。其中,有68.3%的受骗中老年人表示“不寻求帮助,当经验教训”,只有25.9%的受骗人群会向子女求助,而选择报警的只有0.6%

 

看了这个数据,惊不惊讶?气不气?父母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血汗钱就这么被骗了,受骗后还闷声吃亏,不跟自己儿女讲。其实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好面子,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孩子跟着自己操心。

 

我们做儿女的,也是非常无奈,父母甄别信息能力本来就弱,如今骗子们为了冲业绩,骗术更是花样繁多。面对这样的难题,我们怎样提前抢攻父母的心,将骗子拍在沙滩上?

 

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中老年人最常受骗的两个领域就是保健品和理财。这也反映出中老年人其实很关心自己的身体和钱,在网上看见这样的字眼,会多瞄两眼也不奇怪。我们可以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,忧爸妈之所忧,想爸妈之所想。

 

一、拯救尬聊,守财守感情

 

父母面对良莠不齐的朋友圈信息没有经验,我们可以帮他们长经验嘛!今年过年的时候,我80高龄的姥姥开始用智能手机了,有一天她神神秘秘往群里转发了《XXX地神秘事件——真龙现世,目击者都惊呆了》,《这两种食物,在一起吃比砒霜还毒!》。大舅表示不屑,“妈!你关注点好的内容行不行?你这都是钓鱼标题,骗人点击的。你看还接卖假药的广告,能是啥好人写的?”

 

当场我就震惊了。我大舅曾是我们家群里转发假消息第一人,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,莫名增加了一丝奇幻色彩。

 

奇幻归奇幻,我私聊了表姐,问她我舅怎么现在这么智慧了?表姐说,这就是经验到了,公号文看多了,再加上她和姐夫经常帮他人工识别哪个好哪个不好,讲清楚原因,久而久之我大舅也就精明了起来。

 

换一个角度想,父母转那些钓鱼帖、鸡汤文也本是好意,这是他们想和家人沟通的一种途径。我们总在网上吐槽父母和自己的沟通永远只有“天冷穿秋裤”“早点睡”“吃早饭”这几个固定话题,车轱辘话来回说。我们无奈,却也不得不硬接这场尬聊。

 

其实我们有时候看见有意思又有道理的文章,不妨转给他们看看,一方面培养他们的阅读品味,另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

还有父母关注的公众号可以帮他们整理一下,去伪存真。

养生方面帮他们关注一些真正专业人士做的的科普号、保健号;和他们讨论讨论,孩子口中的话,父母总是非常关心的,你表现出喜欢这些科普,他们一定会看。

理财方面就找通俗易懂的,讲得明白收益、揭示得出风险的小白文,时不时给他们科普一下现在市场上各种投资方式的情况。

还有新闻,比如前段时间楼继伟说,“保证6%以上回报率的产品都是骗子”,这则新闻就非常适合转发给父母。

 

二、体检必不可少,先安身后安心

 

人的年纪日益增长,器官衰老、身体不如从前也是正常的生理规律。很多骗子就拿捏住这一点,把中老人常见的几种症状描述的让人感同身受,再将自己的微商假药、保健品的疗效有逻辑、分层次的表述得很逼真。这种情况怕是你劝也劝不住,父母被他们洗脑反而振振有词,“我花钱买保健品还不是为你好?预防大于治疗。我现在花几千块钱总强过住院花几万!”

 

所以我们要先发制人,在父母还没遇上骗子之前,把“带父母体检”这件事提上日程。全方位检查了之后,医生也可以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。这种时候,你在旁边假装不经意的提一下,“那个XXX保健品”是不是可以吃一吃呢?”医生肯定会指责你的无知并且警告“不许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保健品!”

 

有了这种心机操作,父母的养生段位肯定高出一截。更何况,体检一次既安了你的心也安了父母的心。如果有什么小毛病,早治疗也早康复。

 

现在我们逐渐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,爸爸妈妈确实不如我们跟得上时代,兴趣爱好上和我们也有很深的代沟。但是正如那个催泪漫画说的,“你养我长大,我陪你变老。”父母缺少的正是沟通和耐心,多了解他们的想法,多和他们说说话吧!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财富方法论

财富方法论

29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8年 29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