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/秋沙

熊孩子玩游戏氪金数万,家长苦苦追钱这类新闻屡见不鲜,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等文章标题也总能迅速抓住眼球,成为家长群里最常出现的爆款文章主题之一。

不仅仅是家长焦虑,游戏公司巨头腾讯也早已做出表率。去年,腾讯就曾在其门下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上面上线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:

 

近日,腾讯又出台了 “未成年人充值警报”机制,疑似未成年人单日充值达到500,就会触发警报并通知家长。这一新闻再次引发热议:网友们的观点中,有两大观点值得深思:

网友A500块这条线划得高了吧!现在的孩子太有钱了,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!

网友B:这锅不该腾讯背,孩子自制力差还是家长没好好教育的事。

 

这两种观点恰好说出了疯狂氪金的原因:

1)对金钱数额的不敏感

2)自制力不强,容易上瘾

 

针对这两大问题,我们可以在现实中捏住它们的七寸。

 

别轻视“小钱”,钱和钱都是一样的

 

我们先来讨论500块究竟算大钱还是小钱。有很多人觉得,500块的话也还好,自己也负担的起,并不缺那500块。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 

有句俗语说得好,小洞不堵,大洞吃苦。也许花掉500对你而言并不肉痛,也好像并没怎么影响到你的生活,一但是如果你每个月放纵自己一次,随随便便花500图个开心,一年就花出去6000。花了这6000如果真的能换来12次开心,那也算物有所值,可一旦你算明白这个账,又会后悔。

 

因为一年过去,你只收获了一点虚假又短暂的快乐,这点快乐很快随着你对游戏的厌倦消逝在充值的那一天,并远远不能抵消后悔情绪。

 

想通了这个问题,就能明白大钱都是小钱汇集而来,改掉对钱错误的看法,试试将不必要的开支节省下来转到一个账户里,日积月累,账户上的数字一定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满足感。

 

针对网友B的说法,人民日报曾有一篇文章这样评论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:与其抨击手机游戏开发商为了赚钱不讲道德,广大家长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,是不是尽到了应尽的职责。如果许多家长自己的网瘾比孩子还大,我们又该抨击谁呢?

 

确实如此,游戏成“瘾”已经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,我们身边玩游戏充值成千上万的普通收入的成年人也大有人在。为啥这些氪金的人这么爱往游戏里充钱呢?

 

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注意规避人性的弱点

 

“研究表明,我们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而这个弱点常常会被逐利的商家抓住,并加以充分利用。进而促成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。”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·阿克洛夫和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·席勒合著的在他们合著的《钓愚》中提出以上观点。还举了一个非理性行为的典型例子:有一些人对老虎机上瘾到不可自拔的地步,他们不停地摁钮,直到身无分文。等他们一有钱,还会马上回来继续玩,然后继续输钱。沉迷于老虎机的赌博者,靠不断的往机器里投钱来延长自己的赌博时间,他们抱着侥幸心理想:说不定能翻盘呢?

 

“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运气会比别人更好,市场上就会有人开设赌场,引诱我们来玩根本赢不了的游戏。的确,市场最大化地满足了我们的需要,至少在决策那一瞬间是这样。”我们能做的,就是思考“现在的需要”将来会不会后悔?现在看起来“低成本、很划算”的买卖。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般?给我们提供交易的是谁,他的目的在于什么?怎样盈利?想明白了这些问题,就基本拨云见日,聪明的头脑又能够占领高地了。

 

如果不想那么多,仅凭本能,充钱的那一瞬间带来的快乐,确实能够在暂时压制理性。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•塞勒在他所著的《错误的行为》中有这样一段介绍:

 

我们十年后享受到的快乐,同我们今天能享受的快乐相比,对我们的吸引力极为微小。

沉迷游戏的人想买更好的游戏道具,让自己的游戏英雄更耀眼并同时获得伤害加成。游戏厂家当然也会抓住这一心理,设计满足这些需求的游戏道具,给玩家更好的游戏体验。

玩家充钱的那一刻,迫切地希望迅速让自己变强,事实上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也确实做到了。只是在真实世界为游戏厂家又贡献了一笔收入。

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《头号玩家》在片尾传递的观点就是:游戏再好,人们也应当适时回归于现实世界。

 

冲动、短视等人性弱点,如果不注意规避,就很容易栽倒在自己的非理性经济行为当中。防止事后后悔最有效的途径是事先懂得预防,别小看每一分钱,眼光记得放长远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财富方法论

财富方法论

29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8年 29篇